银幕故事:《英雄儿女》
1950年,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一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开始了。1952年,剧作家曹禺受当时的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丁玲之托写信给巴金,动员他参加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组。1952年冬天,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人员踏上了满目疮痍的朝鲜大地。在朝鲜战场上,巴金与创作人员一同深入到志愿军中采访生活,给巴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在志愿军某团六连生活的两个多月。回国后经过沉淀,巴金写出了中篇小说《团圆》,发表在1961年8月号的《上海文学》上。
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巴金小说《团圆》,制作出品的《英雄儿女》上映。影片讲述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片中通过王成由重伤、重返前线直至壮烈牺牲以及和王文清和王芳从失散到团聚的这两条线索,既表现出革命事业的艰难历程,也表现出父女、兄妹之间的情感,是一曲震撼人心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颂歌。
该片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导演以不多的篇幅,精心刻画了英雄王成的形象,深深地烙在观众的记忆中。片中人物关系的情感和炮火连天的战场气氛的营造,使影片既洋溢着革命激情,又深蕴着亲情与道德力量,也使影片在新中国战争题材影片中独具魅力。片中的主题歌《英雄赞歌》流传甚广,至今久唱不衰。
主编/李莉、顾宏伟
编辑/张子诚、高铭欣